4月18日上午,“丝韵丹青 大道抒怀”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白振奇、张东卯、耿安辉水墨作品展在北京著名艺术街区山水艺术大道——山水丹青国际艺术中心隆重开幕。 著名书画家张东卯、白振奇、耿安辉,均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首批硏究员。几十年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经典作品。从七十年代起,他们的作品就已经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以及国内外画展中展出,并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机构收藏。他们的作品重传承、求创新,博采众长,既恢弘雄壮、气势磅礴,又苍润大方、意象深远,富有时代气息,是当今中国画坛的重要力量。此次参展的作品大都是三位画家最新创作的,作品紧扣新时代主题,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我们中国书画文化难得的视觉盛宴。同时,三位艺术家寄墨言志,抒发时代情怀,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带一路精神最好的注脚和诠释。 画展由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美国集邮集团中国艺术基金会、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发展交流中心、陈少梅艺术研究会、《艺术财经》杂志社、山水丹青(北京)国际艺术中心、中国国际艺术网、中国国际集邮信息网、香港国际拍卖控股有限公司等中外权威文化机构联合举办。共展出了张东卯、白振奇、耿安辉精心创作的书画精品四十五幅。 开幕式现场 联展开幕式由知名策展人、美国集邮集团中国艺术基金会副总裁、山水丹青国际艺术中心董事长付丹丹主持。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北京市原副市长、全国政协原常委、全国人大原常委、全国人大法工委原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会长孙安民,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与美国集邮集团中国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恩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著名书画家马新林,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梅宁华,北京市宗教管理局副局长、北京市民委副主任季文渊,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工委原副书记夏尚武,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王东,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原政治委员、大校刘心明,中央军委政工部大校于海丽,华夏珍宝博物馆副院长江山,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秘书长张金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傅以新,著名画家崔森茂、刘方亭,北京老舍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建国、秘书长王庆泉,中央电视台知名导演王立军,著名旅欧诗人画家、欧洲保卫世界和平艺术家联谊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长王枕美,中国国家画院师生联谊中心副主任、书画家、导演张录,北京市文联办公室副主任郭江,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亮京,中共肃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袁树凯,书法家吕学峰,北京电视台导演聂和平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及媒体记者一百多人参加了开幕仪式。 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与美国集邮集团中国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恩卿开幕式致辞 在开幕式上,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与美国集邮集团中国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恩卿首先代表主办机构致辞:“自去年9月以来,‘丝韵丹青’系列书画展已成功举办了十多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特色。参加三人联展的艺术家均来自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在全国也有影响力。参展作品体现了他们深厚的书画艺术底蕴和传承中力求创新的能力,可喜可贺”。 北京市原副市长、全国政协原常委、全国人大原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原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会长孙安民开幕式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著名书画家马新林开幕式致辞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傅以新开幕式致辞 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梅宁华开幕式致辞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亮京开幕式致辞 北京市原副市长、全国政协原常委、全国人大原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原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会长孙安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著名书画家马新林,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傅以新,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梅宁华,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亮京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都对此次张东卯、白振奇、耿安辉三人联展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赞誉。 孙安民特别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以及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历史机遇上,对主办机构和此次画展发表了精彩的讲话。他在致辞中多次强调: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的书画艺术家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笔墨和实际行动不断把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推向世界”。 马新林、傅以新则从艺术专业角度对三位参展书画家的作品给予了细致地点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马新林表示,张东卯、白振奇、耿安辉三位书画家不仅笔墨纯熟、画技精湛,在创作题材上,他们将一带一路的沿途风光和文化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很好地彰显了书画艺术家“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傅以新则对参展作品的用色之大胆、笔锋之醇熟、构图的精巧表达了赞赏,认为此次参展作品画出了中国山水的苍劲风骨和历史人物的胆气精魂。 梅宁华从自身在文物局工作和收藏宋、元古画的经历中,谈到了中国传统书画的价值,对画展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大力支持。 张亮京从观展体会出发,表达了对此次画展及画展作品的高度赞扬,他说:“今天画展作品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佳作,把中国水墨使用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值得钦佩。这充分体现了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使得本次画展意义非凡”。 参展艺术家张东卯在开幕式上致辞 参展艺术家白振奇在开幕式上致辞 参展艺术家耿安辉在开幕式上致辞 三位联展的艺术家张东卯、白振奇、耿安辉在开幕式上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艺术心得和创作体会。他们回顾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深刻体会到赋予自己无限创作灵感的源泉,一直是来自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来自于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承。所以,当代书画家更要注意在传承中求创新,坚定文化自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精心创作,不断把中国的优秀书画艺术作品推向世界,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带一路文化系列活动,“丝韵丹青品牌系列书画展”自2017年九月创立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五场,先后为近百位活跃在中国书画界的艺术名家举办了展览。既有老艺术家陈长智林庆萍的伉俪展,也有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保乐的个展,以及倪萍、孙晓梅等名人名家的联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现在“丝韵丹青”已迅速成长为北京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展览品牌,可谓“一展难求”。 展览现场人头攒动,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纷至沓来。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25日,欢迎广大市民前往观展。 参展艺术家介绍—— 白振奇,1955年生,北京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艺术创作部主任,中国美术家、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1984年,国画作品《燕山秋意》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神剑全国美术作品展。1985年,国画作品《十渡金风》参加在中央美院举办的北京市迎春画展。1986年,书法作品《刘禹锡诗句》参加全国电视书法比赛,获三等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5年,国画作品《慕田高秋》参加庆祝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美术作品展。2008年,国画作品《新雨听瀑图》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古韵新风·庆奥运美术展”。2009年,国画作品《云龙烟云》参加“祖国颂·庆祝建国60周年奥运回归10周年美术作品展”。2012年,国画作品《金沙江印象》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彩云南——美术书法作品展”,画册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13年,国画作品《而今迈步重头越》参加在英国艺术学院举办的“中国画名家精品展”。2015年,国画作品《汉柏千秋》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中国画掇英八人展》。2016年,国画作品《丝路古道须弥清音》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展览”。 耿安辉,1960年生于河南省辉县。1989年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国防大学书画院副院长,曾任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书画家》杂志社副主编。现为中央文史书画院理论部主任,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书画理论部主任,国防大学书画院副院长,海峡两岸协会书画分会创会理事。擅长山水画,以平实朴素的表现手法,营造出气势凌然、生动清新的山水风格。 提及耿安辉的名字,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大家一定看过耿老师的画。人民大会堂的《幽燕金秋图》是耿安辉与老师著名书画家侯德昌等人于1994年精心创作的。这是迄今为止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作品,长16米,宽3米。十几年来,《幽燕金秋图》经常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是央视出镜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大山堂堂,壁立千仞,气势雄壮之象跃然纸上,充分表现了我们雄强博大的民族魂和激越亢奋的时代情怀。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山水巨作《幽燕金秋图》 张东卯,1951年生于北京,五十年代未随父习艺,六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七十年代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陈列馆、国际艺苑美术馆、港澳博物馆等展出作品。曾任老舍文艺基金会秘书长、北京文联研究部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文联研究部主任、西安长城传媒大学教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现任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中国基金会副秘书长、美国集邮集团中国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山水丹青(北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总监。 |
GMT+8, 2025-5-6 02:35 , Processed in 0.1684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